電影攝影師必須懂得的燈光照明知識

 
樓主  收藏   舉報   帖子創建時間:  2019-10-22 12:44 回復:0 關注量:2225

作者:Mike

可以用許多方式投射到被攝場景。它可以產生多種氣氛。攝影師的任務是要選擇最適合于表達故事內容的照明方式。

照明的基本原則

  • 自然主義追求自然光,邏輯性地安排場景中照明光源。它也常被稱之為動機照明。例如,當拍攝兩個人在室外日光下面對面的場景,假如一個人是逆光,則另外一個人一定要順光。
  • 藝術主義認為他們若想得到更令人滿意的畫面時,就會允許光的角度違背此邏輯。在上面的例子里,兩個人都可以是逆光因為那樣視覺效果好,盡管這樣并不真實。


影響照明風格的因素

  • 導演或是情節的需要
  • 預算
  • 攝影師的個性
  • 鏡頭和照明器材
  • 膠片技術的不斷發展
  • 例如,高速膠片和高速鏡頭所要求光量較小。他們可以用柔和的漫反射光,也可以用現場實際的光源。它們也可以利用現有的光,入夜后的街燈。


攝影師的工作
要求攝影師根據故事情節模擬一天中的某一特定事件。

  • 一天中有哪些不同的視覺效果? 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落日、晚上和夜里。
  • 光的顏色怎么樣?
  • 光的質感如何?
  • 光的強度如何?
  • 光的方向如何?



照明:各種光的作用照明:各種光的作用
光的作用和方向

  • 5個光的基本位置和功能
  • 從位置名稱可看出它的功能
  • 光的名稱并不表示光的柔硬和大小



基本燈光布置基本燈光布置 1. 主光

  • 占主導地位的主要光源,用它來創造主體效果。
  • 通常決定場景的特性和氣氛。



2. 輔助光

  • 照明人物或場景的陰影區,這樣影片的效果就更接近眼睛“看”到的效果。同時描繪出環境光的表現。
  • 建立光比…“輔助光對主光加輔助光” (2:1, 3:1, 4:1, 6:1, 等)。
  • 還可以用來保持陰暗或是照亮陰影的方法決定場景的氣氛。這些變化可以幫助暗示一天中的時間以及場景的自然逼真。
  • 輔助光通常是一個大的柔和光源,所以沒有令人討厭的陰影產生。雙重陰影對于好的攝影師來說是要絕對避免的。
  • 通常,輔助光接近攝影機鏡頭,盡管現在常用反光板,放在主光的對面,將光反射到被攝物的陰影處。



3. 逆光


  • 任何一種逆光照明的目的都是將拍攝主體與背景分離開來。


“真正的”逆光

  • 位于拍攝主體的正后方,用光勾勒出主體頭頂和兩側的邊緣。


邊緣輪廓光

  • 放置在被攝物體后面,稍偏左或右一些。
  • 這樣可在被攝物體的表面一側給出一道較細的輪廓線。


輪廓眼神光

  • 從攝影機的方向向被攝物臉部打光使其產生光澤。
  • 有時代替輔助光用于照亮臉的陰影部分。


線性輪廓光

  • 基本上與輪廓眼神光相似,但燈光位置更前,不產生光澤。


輝光

  • 多來自側面,并在陰影部分和面部產生少量輝光,但其本身不會產生陰影。
  • 不會產生高光或輪廓光。



4. 背景光

  • 強調被攝物后面區域,產生區分前景景物的效果。
  • 通常,背景要比被攝主體暗一些。



5. 特殊光源
頂光

  • 放置在被攝物體的頂部上方,可產生一種天堂或神圣的效果。
  • 教父”(戈頓.威里斯)式照明


眼神光

  • 用于強調眼睛中的高光或閃爍,以產生不同的情緒效果。
  • 經常放于鏡頭上方。
  • 通常,它是一個散射良好或是較弱的光源。


服飾燈光

  • 用于強調被攝人物服裝的某些部位,而非人物本身。


塑型燈光

  • 用以突出場景或背景的某個部分,以區別周圍環境。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