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議
面議
¥3800.00/件
面議
面議
面議
品牌靜之源 | 有效期至長期有效 | 最后更新2019-08-16 22:56 |
瀏覽次數824 |
消音降噪設備種類 | 錄音棚噪聲治理 | 品牌 | 靜之源 |
型號 | jzy | 適用領域 | 錄音棚 |
電影制片生產的錄音場所。電影生產過程中除了在攝影棚和外景場地進行的同期錄音之外,先期錄音、后期錄音、音樂錄音、解說詞和效果聲的錄制以及混合錄音等,都需在專門的錄音棚內進行。由于各種錄音的內容和要求不同,錄音棚可分為兩大類:
第 1類是對白錄音棚。以錄制語言為主,用于故事片和譯制片的對白配音、新聞紀錄片和科教片的解說詞錄音、各種影片的效果聲錄音,也可兼作混合錄音棚使用。棚內容納演員1~4人。
第 2類是音樂錄音棚。大型的可供80~120人的大中型樂隊、合唱隊錄音;中型的可供20~40人的中小型樂隊、合唱隊錄音;小型的供獨唱、獨奏演員錄音,是在大型音樂錄音棚內的樂隊伴奏下進行錄音的,這種棚也可供 8人以內的小合奏和效果聲錄音,可不單獨設置,而在大型音樂錄音棚的一角另辟小室,兩者之間以看窗相隔。產量較大的制片廠,混合錄音棚可單獨設置。
體型 錄音棚的基本體型對錄音棚的音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選擇適宜的體型,將為良好的音質打下基礎。一般錄音棚的體型尺寸:
為在低頻范圍內獲得均勻的簡正振動頻率分布,不同類型錄音棚的尺寸比例有所不同。大型音樂錄音棚的長、寬、高比例可控制在3:2:1,中型的在2.5:1.5:1,小型的在 1.6:1.3:1的范圍內。錄音棚的平面幾何形狀有:矩形、梯形、前端梯形而后端矩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剖面形狀有:水平吊頂、前低后高的斜吊頂、前斜后平的吊頂等。不論何種形狀,均應為良好的音質創造條件,并避免產生各種聲學缺陷。
音質 是錄音棚質量優劣的主要標志。錄音棚的音質設計依據于聲音在室內傳播的規律和聲音與聽覺的關系,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混響時間。它是評價錄音棚音質的主要指標,但不是唯一指標。
最佳混響時間因錄音棚的用途和體積而異;音樂錄音棚的混響時間較長,可使直達聲和反射聲融合起來,從而使聲音豐滿;對白錄音棚的混響時間較短,以避免講話的聲音前后互相混淆,提高語言的清晰度。同類錄音棚中體積大的可比小的混響時間稍長。
不同用途和體積的錄音棚的中頻最佳混響時間及最佳混響時間的允許范圍不一樣。有些錄音棚的混響時間是中頻最佳值,低頻可略高于中頻,高頻則應與中頻保持平直。錄音棚的混響時間還因不同的錄音工藝而不同。最佳值是指在自然混響條件下的單聲道錄音。在強吸聲條件下進行的多聲道錄音工藝,錄音棚的混響時間須大大縮短,一般約在0.4~0.6秒之間。
為了解決不同錄音工藝和不同用途的聲學要求,可以建設能調節混響時間和改變其他聲學參數的多用途錄音棚,以提高錄音棚的使用率。改變混響時間主要依靠可調吸聲構造。可調吸聲構造大體上可歸納為轉動式、推動式和翻動式3種。3種構造的結構最大可調面積有多有少。一般墻面可調面積為總面積的20%左右,加上20%以上的臨時可調吸聲材料,如地毯、帷幕、聲學屏風等,能使可調混響時間的范圍達到將近 1秒。
②早期反射聲。
進入傳聲器的聲音除直達聲外,還有來自棚內各處表面的反射聲。在50~80毫秒以內的早期反射聲能加強聲音響度、增強語言清晰度和音樂豐滿度,故增加棚內各處傳聲器位置上的早期反射聲能獲得良好的音質。錄音棚的體型和材料都對前期反射聲具有直接的影響。在棚內墻上配置各種不同形狀的擴散體以及在吊頂上配置各種擴散結構,都是為了產生更多的早期反射聲。在大型音樂錄音棚內單純依靠墻面和吊頂的擴散結構還不能獲得足夠的早期反射聲,尚需借助活動聲學屏風的反射面來補充。
③聲場分布。
錄音棚內均勻的聲場分布便于錄音師選擇傳聲器的最佳位置,還可使演奏、演唱者正確掌握力度,從而使樂聲平衡混合。為此,棚內墻面及吊頂采用不對稱、不同形狀的反射體和反射面來配置。聲場分布是用棚內各點聲壓級的最大值與平均值的分貝差來表示的。一般情況下此差值不超過 3分貝,而最大值與最小值不超過 6分貝。④擴散。良好的擴散能保證聲音的空間感、豐滿度、活躍度,保持棚內音調的自然性。不規則或凸出的表面可使聲能向許多方向反射,因此在墻面和吊頂各處配置擴散面和擴散體是獲得良好擴散的重要手段。
噪聲 把錄音棚的噪聲控制在允許范圍內,是聲學設計的重要指標。錄音棚內采用較高標準時可用NC-15噪聲評價曲線,單值為25分貝。采用稍低標準時可用 NC-20評價曲線,單值為30分貝。棚內的噪聲控制包括圍護結構的隔聲、空調系統的消聲與減振兩個部分。
隔聲 錄音棚的圍護結構應具有一定的隔聲能力,以隔絕外界的環境噪聲,使棚內的允許噪聲級能達到上述標準。
墻體用 490毫米厚的實心磚墻,平均隔聲量可達60分貝。
屋面采用鋼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和加氣混凝土保溫層,能達到與墻相同的隔聲量。若能采用雙層架空板,則能起到隔絕撞擊聲的效果。
錄音棚與附屬用房之間應用雙層370毫米厚的墻隔開,墻間留有120毫米空隙,以防止固體傳聲。通過兩墻之間的管線也應加以處理,以免形成聲橋。
門應采用雙層隔聲門,兩層門之間的小套間的墻上敷以吸聲材料,使雙層門和套間形成聲鎖,這樣的構造,其隔聲量可達50~55分貝。隔聲門是使用膠合板、企口木板、巖棉板、毛氈和鋼板等多種材料制成的多層復合門,門扇與門框間的門縫應用橡皮墊等密封,并使用能使門扇與門框壓緊的門鎖。
錄音棚與附屬用房之間的觀察窗,以及與放映機房之間的放映孔,都需要用2~3層8~12毫米厚的玻璃隔聲。3層玻璃的厚度和間距都不等,位置也不平行,以免兩個空腔共振。空腔四周的窗框上均應敷以吸聲材料,并將玻璃與窗框、窗框與墻壁之間密封起來。這種窗戶的隔聲能力可達50分貝。
消聲 錄音棚的空調通風系統須進行減噪、減振處理。空調通風機房應與錄音棚保持一定的距離,并使兩者在房屋結構上完全脫離。所有產生噪聲和振動的機器的底座應為彈簧減振底座,并對風機房進行吸聲處理。連接通風機的管道進入棚以前應進行消聲處理,如配置寬頻帶阻抗性消聲器和“室式”消聲器。在送風道和回風道內可設置片式加氣混凝土消聲器、礦渣膨脹珍珠巖阻抗性復合消聲器或“迷路式”消聲器等。在每一個出風口還可設置一個聲流式消聲器,以減少出風口因風速生成氣流而引起的再生噪聲。
¥100000.00/1件
¥999.00/件
¥9999.00/件
¥9.50/平米
¥1.00/臺